在荷兰中国人的心理健康(20220224活动发言)

(回答仅仅代表个人体验,必然不是全面的)

Q:你觉得亚洲文化和西方文化有什么不同?他们的需求分别有什么不同? (Short definition of what differences you see between Asian and Western values and needs they have)

A 亚洲是个非常messy的概念,因为包含了很多不同的文化,以及在荷兰的前殖民地也有很多苏里南华人。所以我只能很偏颇地用中国人文化来作为亚洲文化的一个代表(虽然这些中国人来自世界各地,包括亚洲很多地区)。我接触到的亚洲文化,有很多关于跟家庭或他人有关的义务和责任,有一些压抑。

无论是什么人,我在讲的是移民来欧洲的人来追求的western values,都是更好的生活、更公平、更能够发展自我的空间、被尊重。这和任何移民都是一样的。

移民在一个新的国家,很容易会遭遇“我们”和“他们”的区别。很多东西会看到:如果我像他们(欧洲人)一样,是不是就不会有这么多问题了。

Q 亚洲人生活在西方文化中的内在冲突、困难或障碍是什么?(What internal conflicts, struggles, obstacles do you see in people with Asian heritage living in Western society?

A 在谈内在的纠结之前,必须要先谈外在的问题:

缺乏语言、以及文化敏感的帮助 — 导致很多实际上的困难和孤立,平等健康权利无法实现,而且更容易遭受忽视、或者权利的abuse。在受到伤害当中,很自然会有很多困难困难。

至于内在的纠结:这是非常个人的。但人是浸在文化中生存的,所以一定有文化的成分在。

在所有人之中,无论是一代移民还是二代移民,很多都有过类似的想法:如果我像他们(欧洲人)一样(在这里出生长大),就不会这样了。说这句话的时候,情绪可能是怀疑的、也有可能是愤怒的。

也有一个常见的冲突是,我想要做自己的选择,但我无法面对父母,我无法让父母(或者其他家人)满意的这种内疚感。

大部分的华人家庭情绪hygiene不是很好,不太能表达爱和支持,也不能处理负面情绪。

留学生会对自己有很高的要求,也无法面对父母。

移民常常有种不能够被理解、不能够被接受的感觉;

当意识到自身的不同,也容易有失败或被羞辱的感觉。这个和华人文化中非常重视自身与环境的协调有关。(华人文化中,与环境不协调会受到很大的惩罚。)

在移民的过程中,家庭关系是脆弱的,与此相应可能会努力建立连续性。家人之间相互的关系反而变得更加紧密,期待可能会变强。但也有相反的。

青少年中很常见自残行为,或者用激烈的语言行动去表达,这里内在有很多无法表达的感受。

期待也会形成很高的内在压力。对于华人来说,家庭的连续性是建立在男性对家庭姓名的延续上,男性被寄与更高的成就期待和继承家庭文化的期待。女性或者子女也会被期待照顾父母(parentification)。妈妈在家庭中整个的自我牺牲。

更严重的,例如家庭内部承受长期压迫、暴力、和恐惧,或者未经治疗的精神疾病或严重的身体疾病、孤独(由于父母与子女的沟通在传统的亚洲文化中很少–没有爱、没有沟通)、家中有需要长期照顾的人、有些家庭里面依然存在重男轻女、对个人需要的压抑和牺牲、男性没有办法表达情感和需要、老年人面对老化时社会支持缩窄的恐惧。

  • stressful racial encounter – 成为少数族裔的心理压力

    • 被逼着去思考种族问题(因为没有人愿意和你一起工作)

    • 作为移民或难民,很多人并没有一个让他们感觉安全的空间。
    • 被说侮辱性、嘲笑性的语言

    • 外国人的身份问题:就业、教育、性别、社会经济地位

    • 一代移民一开始可能暂时脱离种族议题以保存生存需要的能量,到社会文化问题影响他们,必须考虑其他人在种族上如何看待他们

    • 有时一代移民父母没有多少力量,也没有多少耐心,自然就不能对孩子有爱,孩子也感受到父母的那种战战兢兢的感觉,习得一种脆弱感。

这些suffer和作为移民的困境、歧视、以及作为亚洲人的文化都十分相关,而且反映出亚洲文化中个体的无力感、以及对力量和尊重的追求。

  • 缺乏精神健康支持团体和精神健康教育的有效信息。

还有covid期间很多移民面临家人去世的问题。

以及华人社会的政治和历史创伤(例如,印尼过去排华以及压抑华人文化、中国近代的战争和政治创伤)。

Q: 你面对这些困难,我们可以该做些什么保持精神健康?

What do you think is needed to stay mentally healthy for those who struggle with this (the previous question)? You can refer to creating a new identity with strengths and needs

A: 我们的⽣活受到代代相传的⽂化、历史和家庭价值观的强烈影响。但我们后天的自我教育要能让我们作出创造性的选择。

亚洲文化中有很多天然存在的对精神问题的protective factor:灵活地解决问题、能够忍受一时的痛苦、重视努力。还有佛家思想中的慈悲心,和道家的无为之心。

但也学习西方,将精神健康看作非常重要的社会议题之一;

一方面理解亚洲背景对家庭关系的依赖;也学习西方,主动创造一个符合自己价值观、超越家庭的社群。

理解儒家文化对自我的反省,作为重要的适应手段和解决方法 ,但也发展积极的身份认同。积极的身份认同是精神健康问题的保护性因子。

每个人在身份上的创造性与再融入是不同的。你也有你自己的发展方式。

参考: The Racial Healing Handbook

非西方人在西方人之中的identity形成过程:

(这个过程可能来来回回,可能在生活中的不同方面存在。)

1 前相遇期:吸收西方价值、寻求西方的接受、西方是好的;

2 与种族歧视的相遇;了解被拒绝的历史;包括透过stereotypes认识种族;

3 自我发展:沉浸在自身的种族的历史和文化中、避免西方价值,建构新的自我;

4 自身种族和安全感的内化;在与西方人建立有意义的连结,相遇时尊重自己的种族定义,也愿意与其他被压迫族群的联盟。

 

Q: A question that I could work with for myself

As Derald Wing Sue (personal communication, February 6, 2018), Chinese American and multicultural scholar, shared: My work on racial/cultural identity development has always been about asking one question: “Why should I feel ashamed of who and what I am?” Asking that question was very liberating for me because I realized I did not have to accept society’s inferior definition of my racial/ cultural group. It took a while for me to overcome that cultural conditioning.

 

Q:Does tough love make children stronger?

Tough love teaches who is in power, who can treat others harshly.

Being treated harshly made children learn that they could never do enough/ they had something wrong. It does not make people stronger; it is extra emotional baggage for people in their adult life.

I propose sensitive love and authoritative love:

sensitive love: concern about the children’s social, emotional, and behavioral needs.

authoritative love: open communication and natural consequence, set clear rules and expectations, solve problems together, express warmth and nurturance, encourage independence, supportive

 

 

 

发布日期:
分类:杂文

发表评论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